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N:

N=0 每隔一秒,把事务日志缓存区的数据写到日志文件中,以及把日志文件的数据刷新到磁盘上;

log buffer 会 每秒写入到日志文件并刷写(flush)到磁盘。但每次事务提交不会有任何影响,也就是 log buffer 的刷写操作和事务提交操作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MySQL性能最好,但如果 mysqld 进程崩溃,通常会导致最后 1s 的日志丢失。

N=1 每个事务提交时候,把事务日志从缓存区写到日志文件中,并且刷新日志文件的数据到磁盘上;

当取值为 1 时,每次事务提交时,log buffer 会被写入到日志文件并刷写到磁盘。这也是默认值。这是最安全的配置,但由于每次事务都需要进行磁盘I/O,所以也最慢。

N=2 每事务提交的时候,把事务日志数据从缓存区写到日志文件中;每隔一秒,刷新一次日志文件,但不一定刷新到磁盘上,而是取决于操作系统的调度;

当取值为 2 时,每次事务提交会写入日志文件,但并不会立即刷写到磁盘,日志文件会每秒刷写一次到磁盘。这时如果 mysqld 进程崩溃,由于日志已经写入到系统缓存,所以并不会丢失数据;在操作系统崩溃的情况下,通常会导致最后 1s 的日志丢失。
上面说到的「最后 1s」并不是绝对的,有的时候会丢失 更多数据。有时候由于调度的问题,每秒刷写(once-per-second flushing)并不能保证 100% 执行。对于一些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要求不高的应用,配置为 2 就足够了;如果为了最高性能,可以设置为 0。有些应用,如支付服务,对一致性和完整性要求很高,所以即使最慢,也最好设置为 1.
当我们设置为2 的时候,Log Thread 会在我们每次事务结束的时候将数据写入事务日志,但是这里的写入仅仅是调用了文件系统的文件写入操作。而我们的文件系统都是有缓存机制的,所以Log Thread 的这个写入并不能保证内容真的已经写入到物理磁盘上面完成持久化的动作。文件系统什么时候会将缓存中的这个数据同步到物理磁盘文件Log Thread 就完全不知道了。所以,当设置为2 的时候,MySQL Crash 并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但是OS Crash 或者是主机断电后可能丢失的数据量就完全控制在文件系统上了